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这一文件为加密货币在中国的合法性定下基调。通知指出,比特币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不具有法偿性,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。开展法定货币与加密货币兑换、加密货币之间兑换、为交易提供中介和定价服务、代币发行融资及衍生品交易等业务,均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擅自公开发行证券、非法经营期货业务、非法集资等,一律严格禁止并依法取缔。例如,早期国内曾出现的比特币交易平台,如比特币中国、火币网等,因涉及超范围经营、违规开展融资融币及配资业务、未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等问题,在监管政策出台后陆续停止交易业务。
从金融稳定角度而言,加密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。其价格波动剧烈,缺乏有效监管与价值支撑,如比特币价格在短时间内可大幅涨跌,这种不稳定性易引发市场恐慌,干扰正常金融市场运行。大量资金流入加密货币领域,会分流实体经济投资,影响金融资源合理配置。而且,加密货币交易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点,使其成为洗钱、非法集资、诈骗、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。部分不法分子以 “高收益加密货币投资项目” 为诱饵,吸引投资者入局,实则进行诈骗或非法集资。在跨境层面,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,同样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,相关境内工作人员及提供服务者将被依法追究责任。
在司法实践中,对于个人持有加密货币,虽未明确禁止,但参与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。若相关民事法律行为违背公序良俗,如借贷用于加密货币交易,一旦产生纠纷,法院将判定该行为无效,损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。从刑法角度,若加密货币被用于犯罪活动,如盗窃、洗钱等,其将被依法处置。
在全球加密资产监管趋势下,部分国家和地区正探索分级分类监管。如欧盟《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》将加密资产分类并设定差异化规则,美国通过战略比特币储备强化美元在加密市场的地位,中国香港对主流加密资产交易实行牌照化制度。相比之下,中国内地当前对加密货币采取 “禁止式监管”,虽有效遏制投机炒作,但随着市场演变,也面临一些挑战,如司法实践中对加密货币法律属性认定模糊,导致 “同案异判” 现象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