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,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已被明确禁止,相关整治工作从政策出台到实际执行均形成了完整的监管体系,彰显了国家遏制此类非法金融活动的坚定态度。
2021 年 9 月,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的通知》,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,全面部署整治工作。这一政策并非偶然,虚拟货币挖矿高耗能、高碳排放的特点,与我国 “双碳” 目标严重相悖,且挖矿活动衍生出的金融风险、数据安全风险等,对经济社会稳定构成威胁。例如,内蒙古曾是国内虚拟货币挖矿的集中地,大量矿场依赖燃煤发电,年耗电量惊人,不仅加剧能源紧张,还造成严重的环境负担。
政策实施后,各地迅速行动,形成了 “全链条整治” 格局。内蒙古、新疆、四川等挖矿大省率先开展专项清理,关停了大批非法矿场,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;金融机构停止为挖矿活动提供资金结算服务;互联网企业阻断挖矿网站和 App 的访问渠道。截至 2022 年底,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基本清零,小散矿场也因政策压力和成本上升难以维系,挖矿活动在境内得到有效遏制。
从法律层面,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已被纳入非法金融活动治理范畴。参与挖矿的企业和个人,可能面临设备查封、资金冻结、信用惩戒等后果。2023 年,某地警方查处一起非法挖矿案,涉案矿场利用闲置厂房搭建数千台挖矿设备,最终被依法取缔,负责人被追究法律责任,此类案例充分体现了监管的严肃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境外部分地区仍存在虚拟货币挖矿活动,但我国明确禁止境内主体参与或为境外挖矿提供服务。任何试图绕过监管、转移至境外或利用隐蔽方式挖矿的行为,都属于违规操作,将面临严厉查处。
综上,虚拟货币挖矿在我国不仅被明令禁止,还处于持续的高压监管之下。远离挖矿活动,既是遵守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,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、维护自身财产安全的明智选择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